期刊编辑在编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准确辨识的词语,原因有很多,文字的差错率是评价期刊编校质量的重要依据。许多人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只要学会认字就足够了,对于写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所以,对文字的掌握和学习也就逐渐淡化,针对这一现象,期刊编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现在的作者投稿多为电子版,但一些读音相同的词语在打字录入时仍需要作者自己在出现的词组条目中选择,如制定和制订、辩证和辨证、秉性和禀性等读音相同的词语很容易混淆,编辑需要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及用法,并正确掌握,对于作者的来稿才能够准确编校,确保在编校时校对准确。因此,正确辨析汉语中语词错别字对期刊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错别字也被称为白字,是某字本有其字,但却被丢弃不用,借用其他的字来代替。通常,错别字可以分两层意义理解: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在字典里查不到;别字是指“白字”,是把甲字写成乙字。由于别字也是写错的,因此,错别字也可以简称为错字。从错别字的产生原因看,主要有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和字义相近三个方面的原因,这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原因是读音相同而产生的错别字,由于字形和字义方面原因而产生的错别字较少。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一些错别字在古代就产生了,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字不定意,汉字在最初形成时就具有较大随意性,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汉字表示,古人认为语言是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听音而识意义,存在把汉字作为表音文字的心理倾向;二是字少词多,由于古代文字较少,存在字少词多、字少事繁的现象,时间越古老的作品中白字就越多;三是书写忘字,有时候古人在书写时忘记本字会用读音相同的字去代替,造成错别字;四是亡佚重著,有些典籍失传了,需要依靠后人的记忆和背诵重新修订,也容易出现错别字。
2.主观原因。错别字的产生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对汉字的不重视。我国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法律。该法明确规定了规范汉字以及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因此,错别字的产生与平时不注意规范标准有关,一些人意识不到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加强对语言规范的学习能够有效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3.客观原因。客观上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同表音文字在本质上有较大区别。表意体系的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这样,汉语中的汉字就有几万个形体,常用的也有几千个。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唯一文字,汉语的复杂性,决定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记,这是错别字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錯别字给汉语带来的影响。从写白字发展到读白字,意味着错别字从书面语扩展到了口语范围,时间长了会使人们对于语词的意义理解产生错误,发生歪曲理解,后果很严重。错别字最初起源于个别人的错误行为,这些错误行为会由于他人的模仿而影响到汉语言的词语规范,使这种错误最终被社会接受。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错别字不在规范的范围内,我们通过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历史原因,要积极努力地消灭现代原因产生的错别字。因此,了解错别字的危害,有助于编辑在期刊编校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体作用,避免错误,规范用词。
二、常见易混淆错别字辨析示例
(一)字音相同、字形不同的错别字辨析。
1.“定形”与“定型”。“形”的本意是指形状、形貌,如三角形、地形、形式、形象,引申为形成、形体、无形、喜形于色等。“型”的基本义项是浇铸器物用的土质模子,现代常用于发型、脸型、血型、流线型、学者型等语词中,其他的引申义如大型、微型、型号、典型等词语。“定形”的意义为使形状固定(动词)或者指固定的形状(名词),其意义比较古老,着眼于汉字的结构形体特点;“定型”指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是一个现代词,从构词法上看侧重于汉字的结构体系,属于类型义。
2.“叠加”与“迭加”。“叠”的本意是指重复地堆和累积,引申为重复、折叠,常见词语有叠床架屋、叠罗汉、叠假山、叠衣服等。“迭”的本意是交换、轮流,引申为屡次、连着、赶上等,常见词语有更迭、迭代、迭声、忙不迭。“叠加”强调一层层地加,只强调多层,指数量多,重在动作数量;“迭加”强调一次次地加,强调次数而忽略数量,指次数多,重在动作重复。
3.“部署”与“布署”。“部”是指部分、全体中的一份,引申为机关企业按照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统属、量词等义项,常见词语有局部、南部、农业部、编辑部、部领、三部汽车等词语。“布”本义是指脚步,引申为阶段、走、用脚步量地面、长度单位、地步等,常见词语有稳步前进、初步、步其后尘、一步等。“部署”最初是指安排布置,现代则用于军事上按任务进行兵力编组配置,如战略部署、火力部署等,后也用于其他方面,都是指规模大、关涉方面多、完成时间长的大事情。“布署”也有表示安排、布置的意思,从构词关系上看“布署”是对的,但通常我们对于一些小事情的安排用“布置”一词,如布置会场。
(二)字音相同、字形相似的错别字辨析。
1.“辩证”和“辨证”。“辩”的基本意思是辩论、争辩,侧重于言论;“辨”的基本意思是辨别、分辨,重在区分。“辩证”常用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问题等词语中;“辨证”是指辨明是非,改正谬误。
2.“度日”和“渡河”。“度、渡”都有由此至彼的“过”的意义,但二者有所区别。“度”既可以用于过水,也可以用于空间和时间的越过,也可用于表达抽象意义,如湿度、气度知名度、度日、置之度外、一度等词语,佛教中有度化、超度、剃度等词语;“渡”只用于过水,如渡水、渡口、引渡等,还可以用于抽象的由一种状态发展到另外一种状态,如过渡段、过渡时期。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新年的横幅应为“欢度春节”。
3.“记录”和“纪录”。“记录”用于把听到的话或事写下来,记录一种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也指发出这种行为的人,即记录者 。“纪录”是指一个时期或范围内的最好成绩,如世界纪录。
(三)字音、字形不同,意义相近的错别字辨析。
1.“安详”与“慈祥”。由于“祥”有庄重、安适的意义,因此,“安详”有从容、宁静的意思,如“举止安详”就是指稳重、从容。“慈”的意思是上爱下、老爱幼,所以“慈祥”的意思是慈爱和善。
2.“提示”和“提醒”。“提示”的意思是启发,把对方没有想到的或想不到的提出来,通过“提”而“示”,使人知道或注意,如“这道题太难了,你给提示一下吧”。“提醒”的意思是从旁指点,使其注意,如“幸亏你提醒,不然就走错路了”。
三、减少错别字产生的措施
(一)注意规范汉字与传承字、繁体字的关系。凡是使用繁体字排版的图书,在使用规范字本翻排繁体字本时,应注意规范字与历史传承字(与规范字字形相同)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有时,一个规范字对应一个传承字、一个繁体字,例如,“后”就对应传承字“后”(皇后)和繁体字“後”两个字。有时一个规范字对应两个以上的繁体字,如“发”就对应“發”(发射)、“髪”(头发)两个繁体字,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注意对应准确。
(二)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那些通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以及笔画少的字定为规范字,另一些不太通行、笔画也比较多的字定为异体字。但异体字有用做姓氏的,仍然可以用,例如,“仝”可以用作姓,虽然是异体字,也不必改为“同”。在学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时,应坚持从俗、从简和照顾书写方便的原则进行学习。从俗就是选用通行的、不生僻的,有些字虽然笔画比较多,但由于通行范围比较广,因此,也选定为规范字;从简就是在通用的前提下,选用笔画少的,不用笔画多的;书写方便是指当有上下和左右两种部位格式的字,为便于书写,我们通常选用左右格式的字为规范字。
(三)坚持不规范汉字的禁用原则。不规范汉字是指《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的8105个规范汉字以外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和旧字形等。一般情况下,期刊、图书等出版物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1)整理、出版古代典籍;2)书法艺术作品;3)古代歷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部分;4)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影印、拷贝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其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四、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期刊编校中常遇到的一些易混淆词语以及错别字,对待错别字,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错别字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很大,会给我们的日常阅读和书写造成影响,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认真辨识,在大多数情况下错别字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简介:王欣,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术理论研究部副编审,从事编辑理论及汉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