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区矩形巷道底板冲击力学机理及控制研究
吕鹏飞;张飞;邱林;
为揭示矩形巷道底板冲击地压多发的力学原因,基于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力学模型、数值计算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高应力区底板冲击的力学机理,并据此提出底板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控技术.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区的水平应力升高是导致巷道底板发生冲击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原岩应力中水平应力增大,巷道开挖后的底板水平应力增加而垂直应力基本不变;原岩应力中垂直应力增大,巷道开挖后的底板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都增加,该结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验证.提出了底板强度弱化控制冲击地压的理念与技术措施,基于数值计算验证了该理念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底板弱化防冲技术参数.
基于FLUENT的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杨夺;王文才;郝明;
以苏家沟煤矿生产技术条件为背景,利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建立采空区多孔介质二维稳定渗流物理与数学计算模型,结合边界条件对渗流控制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化,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苏家沟煤矿浅埋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漏风极限原则下,得出采空区氧化带、散热带和窒息带范围.
基于双能X射线高、低能曲线拟合识别稀土矿物
童郭贵;李解;
双能X射线运用R值拟合曲线识别算法,可将物质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但R值拟合曲线拟合对于化合物识别存在缺陷,选取白云鄂博稀土矿物,利用基础的高、低能拟合曲线算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达到识别稀土矿的目的.
四种分散剂对萤石和石英分散行为的影响
张静茹;汤家焰;任建辉;王志芳;
针对微细粒萤石和石英异相凝聚问题,采用沉降抽液法研究了4种分散剂对萤石、石英纯矿物及1∶1人工混合矿分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分散剂对混合矿分散能力的强弱顺序为:六偏磷酸钠>碳酸钠>硅酸钠>氟硅酸钠.六偏磷酸钠主要通过空间位阻效应、碳酸钠主要通过降低表面电位值、硅酸钠通过降低萤石表面电位值以及H_2SiO_3分子的亲水性、氟硅酸钠主要通过H_2SiO_3分子的亲水性来实现微细粒萤石和石英的分散.
用《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国际性规范Ⅷ-3》对高压容器进行疲劳评定Ⅷ
高耀东;范要鹏;王换玉;
为探讨ASMEⅧ第三册疲劳评定的应用方法,用KD-3章计算了2个超高压容器,并分别与其它平均应力修正理论计算结果和相应的试验结果对比,计算表明:ASMEⅧ第三册KD-3章疲劳评定计算的寿命值比常用平均应力修正理论计算结果长,与试验结果比较偏于保守.
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高耀东;武卫晓;任学平;
接触应力的计算对分析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性能、强度等至关重要.首先用赫兹公式计算了某四点接触球轴承只承受轴向载荷时的接触应力和接触椭圆长短半轴尺寸,然后据此确定有限元分析时轴承接触区域单元尺寸,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赫兹公式结果对照以判断准确性和精度,最后用有限元法分析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实际载荷作用下的接触应力和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用研究方法分析四点接触球轴承接触应力是准确可行的.
基于Abaqus与BP神经网络的齿圈插齿插削力预测
韩军;张磊;段荣鑫;王静;
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齿圈插齿加工的仿真模型,以仿真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齿圈插齿加工插削力预测数字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预测值与仿真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4.71%之内.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Ce_(0.8)Gd_(0.2)O_(1.9)电解质的电子导电研究
刘媛媛;安胜利;李舒婷;蔡长焜;
利用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备了Ce_(0.8)Gd_(0.2)O_(1.9)(GDC)电解质,并利用XRD,SEM对GDC粉体和电解质基片进行了物相表征.运用Hebb-Wagner极化法组装离子阻塞电极,考察GDC电解质在空气气氛下450~750℃的电子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GDC呈立方萤石结构,电解质片表面与断面致密.同时,测定出的GDC电子电导率在750℃时为5.698×10~(-5) S/cm,在450~750℃下电子电导率与温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Sr_(0.9)La_(0.1)TiO_3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电输运调控
董忠平;李安育;王英;肖淑艳;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_(0.9)La_(0.1)TiO_3前驱物粉体,将其与硬脂酸进行混合,制备陶瓷样品.硬脂酸混合前驱物粉体制备的陶瓷样品具有立方结构,属于Pm-3m空间群,与未混合样品相比较,塞贝克系数绝对值降低,电阻率提高.
基于Tucker分解的音频分类方法的研究
杨立东;辛文超;胡江涛;牛大伟;张丹丹;
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解的音频信号的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张量建模与Tucker分解挖掘出信号潜在的结构信息,当作音频信号的有效特征信息,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张量分析提取的特征具有更好的区分度,分类的正确率达到了91.3%,相较于传统方法音频分类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张量分析方法在音频信号分类中的有效性.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番茄细粒度病症识别
胡伟健;樊杰;杜永兴;李宝山;李灵芳;杨颜博;
将深度残差神经网络应用到农作物疾病识别中,对14类番茄细粒度病症进行识别,使用数据增强以及改变优化器等方式对深度残差网络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调优后的深度残差网络在粗粒度番茄病症的识别中达到了97.18%的准确率,在细粒度番茄病症的识别中达到了81.68%的准确率,与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相比,有更好地识别效果.细粒度病症识别的研究,能够准确定位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番茄病症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决策支持,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羊群放牧规划方案研究
杨颜博;孙一凤;杜永兴;胡伟建;史湘楠;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羊群放牧规划方案,该方法首先对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过度放牧区域,并对牧区进行轮牧区域划分和环境建模,最后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羊群放牧的合理路线.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开过度放牧区域,为科学化放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于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对煤炭企业备件消耗预测研究
段军;张雪妮;宋广宇;辛立伟;
针对煤炭企业高频备件的消耗量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首先,建立的RBF神经网络实现了备件消耗预测.然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修正相对误差残值,可使修正后的预测值更加接近实际消耗值.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提高神华某煤炭公司备件消耗预测的准确度.
基于骨架信息的人体动作识别与实时交互技术
张继凯;顾兰君;
基于人体姿态的自然人机交互中存在动作识别准确率低,连续动作区分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骨架信息的人体动作识别与实时交互的方法.首先获取人体中的18个关键点,然后采集不同动作类型的二维坐标作为数据集,最后通过堆叠模型训练,完成人体动作的识别.对于手部运动,进行轨迹追踪与动作拟合,实现7种交互方案.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中,与LSTM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能够以较高的准确率识别连续动作.
白云鄂博西矿萤石选矿工艺研究
秦圣博;王维维;
为了确定白云鄂博西矿中萤石的浮选生产工艺和参数,采用新型浮选药剂和多种选矿方法联合的工艺流程实现白云鄂博西矿萤石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对试验矿物进行矿物浮选试验.研究结果得出:(1)酸化水玻璃抑制效果优于水玻璃,且水玻璃与硫酸比例达到1∶2时抑制效果最好;(2)新型萤石捕收剂CYP-01对于萤石的捕收能力优于常用萤石捕收剂油酸钠,可作为萤石浮选的优良捕收剂.(3)采用"一次粗选—粗精矿再磨—八次精选"闭路流程试验,可得到品位为90.79%,回收率为81.02%的萤石精矿.
铈掺杂对CVD金刚石薄膜结构的影响
刘学杰;诸葛晨昱;王宇晨;
研究中以醋酸铈为前驱体,采用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MPCVD)工艺制备了Ce掺杂的CVD金刚石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检测,系统地研究了Ce掺杂对金刚石膜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检测结果揭示了Ce掺杂可以使薄膜表面生长更多的微米金刚石方晶.X射线衍射(XRD)检测结果表明:Ce的加入可以改变金刚石薄膜中晶粒的择优取向.拉曼(Raman)检测结果显示:当Ce掺杂的通量为0,30,45,60 sccm时,对薄膜中金刚石峰的半高宽值分别为10,18,13,9.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Ce掺杂可以提高薄膜中金刚石的结晶质量.
基于楔入劈拉试验的橡胶混凝土断裂能研究
衣笑;薛刚;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和掺量的橡胶集料对橡胶混凝土断裂能的影响规律,对橡胶混凝土试件进行楔入劈拉试验,测得试件的断裂能.结果表明,掺加橡胶集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断裂能.当橡胶掺量低于10%时,断裂能随掺量的增大而增加,掺量为10%~20%时,断裂能随掺量的增大而减小.50目橡胶混凝土试件的断裂能高于30目橡胶混凝土试件.
包头地下综合管廊矩形顶管施工关键技术及地表变形特征
李育发;李永江;
基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针对矩形顶管管廊隧道在砾砂地层中关键施工技术及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以隆起变形为主,最大隆起值为36.4 mm左右,隆起范围为40 m,随后地表变形值回落到15 mm并保持稳定;矩形顶管顶进过程中引发的地表纵向变形分别为为缓慢隆起阶段、快速隆起阶段、沉降阶段和稳定阶段;地表横向隆起槽左右呈非对称状态,主要由于开挖面左右部土仓压力不对称导致.
早期受冻混凝土的服役性能研究概述
张翔宇;徐立丹;牛建刚;
从混凝土材料宏观和微细观性能出发,回顾在多种环境条件下对早期受冻混凝土各类性能的研究工作,归纳出一些基础理论、规律和方法,论述了各类条件对早期受冻混凝土材料性能(力学性能、渗透性能、微观结构)、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和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作用,且随着受冻理论、评定指标、测试手段的完善和发展,对下一步混凝土早期受冻领域亟待研究与探索的方向提出建议.
应用氮氧同位素技术识别梁溪河硝酸盐污染源
郝禹;李卫平;李国文;李晓光;田启国;张少康;张列宇;
识别景观连通河道梁溪河水体硝酸盐污染源.于2019年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7月)采集地表水样品,测试水体理化性质及氮、氧同位素值,结合水化学指标法和同位素混合模型示踪法识别梁溪河不同时期各硝酸盐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研究区地表水总氮是主要污染物因素;氮同位素值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即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粪肥污水源是研究区水体NO~-_3的主要来源.控制面源污染输入的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可降低入河硝酸盐的污染负荷.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 邮编:014010 电话:0472-5951610或0472-5953910 Email:cky@imust.edu.cn nkdxb@imust.edu.cn
版权所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2013)